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提出🤽♀️,城市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1]🏖。這是我國首次在國家文件中明確提出“人民城市”的概念,是“人民城市”理論發展的起點。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蘭州考察時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設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1月👩🏼🎤,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豐富了“人民城市”理論🦸。
3月下旬,為學習“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EON体育4娱乐望道班本科生前往楊浦濱江,開展《新中國史》實踐課程👨🏼🏫。在實踐過程中,望道班同學們參觀了楊浦濱江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覽館🧝🏻♀️、人人屋黨群服務站以及楊浦區濱江公共空間,對其城市公共空間規劃建設、社區治理與服務進行相關調研,了解楊浦區的人文歷史與城鄉變遷。
在實踐過程中,同學們結合各自家鄉城市空間生活體驗,並參照有關城市空間規劃建設的圖書文獻資料🐸,對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的規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陳書祺指出,濱江步道上的藝術品、在廢棄拖拉機上豎起鐵桿栽種的爬山虎等,充分利用了自然環境的優勢,為楊浦區居民帶來了美的感受。錢思恩認為,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覽館中設有電子圖書館與多媒體觀影廳🌎,將城市歷史濃縮在電子書和影片當中🚵🏽,實現了無紙化👩🏼🔬🛀🏽、智能化📐,便捷形象🚴🏼♀️。
同時,同學們為目前楊浦濱江公共空間的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議。安則成認為🛣,歷史紀念性建設不應該落於形式主義,空洞地復述歷史難以展現楊浦濱江的精神本質與時代價值。朱雋逸談及自己的參觀體驗,指出,楊浦濱江公共區域依托黃浦江建設👷🏻♀️,但是將“江”和“岸”的界限劃分得十分明確👩🏼,無法進入江邊淺灘擁抱大自然🙅🏿♂️,這樣的遊覽體驗無疑是單一的💁🏻。
但總體來說,楊浦區濱江區域公共空間的規劃與建設,為各城市實現城市歷史文化遺存與現代化發展🏄🏽、妥善處理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提供了傑出的示範,彰顯了規劃者🧚、建設者秉持的為人民服務的情懷與不斷賡續的服務精神,實現了“工業銹帶”向“城市秀帶”的驚喜轉變。
在結束實踐課程後💿,EON体育4娱乐望道班的同學就人與歷史、人與人、人與自然三個維度,圍繞人民城市空間建構進行了相應討論。
人民城市的空間構建需要兼顧歷史與現代的關系,歸根到底是要滿足好人的兩個需求:一方面是人的歸屬需求🖌,一方面是人的變革需求。倪博恒認為,這兩個需求是對立統一的,人既需要在城市中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也需要城市為自己提供個人發展和成長的可能性和可得性。在建設“人民城市”過程中🦛,需要處理好對城市既有建築設施的保留和更新問題:什麽樣的建築是不能拆除的🪯,什麽樣的設施是必須得到更新的?楊浦濱江給出的答案是:利用楊浦濱江歷史特色𓀔,在保留歷史特質的形式中增添現代的內容,達到“舊瓶裝新酒”的效果👩🏿🍳💜,在保留楊浦濱江的歷史外貌的同時,通過科學設計使其具備現代人民城市所需的功能。楊浦濱江盡可能保留了工業遺址的韻味,並在此基礎上加入許多現代化的元素,如中高端咖啡館的引入、不同功能道路(跑道🧑🦼➡️🐑、步道和車道)的精心設計、黨群服務中心的建設等。
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下🧑🏿🎨,我們打造的不僅是一個宜居城市,更需要打造一個富有人民特色的城市,實現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標。人民城市的空間構建應遵守將城市空間歸於市民的宗旨——人民才是人民城市的主任🧦,是城市建設與治理的主人。張玥認為,隨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人們越發認識到城市建設的未來方向是讓生活更美好,應該以人民為城市建設中心⚈。楊浦濱江區域通過公共空間建設,為人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場所🚮,人人屋黨群服務中心的成立也豐富了楊浦居民的精神生活。
從人與自然的維度出發,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城市最公平的公共物品,是與每個市民息息相關的資源,直接影響人民城市的底色💱,在構建人民城市時🉑,規劃者們要時刻謹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楊浦濱江公共空間依靠黃浦江建設,打造節土型、節水型、節材型、節能型等多位一體的節約型景觀格局🕘,讓昔日的“工業銹帶”變成了“生活秀帶”,重放光彩。何沛坤指出,在鋼筋水泥鑄造的城市森林中,需要一些大自然的色彩,來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自然的向往和憧憬。“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是當今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之一,在與自然充分結合的城市中🧎🏻♂️,我們的人民會有更強的保護自然的意識💣,我們建設生態文明的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肯定了楊浦濱江區域將“工業銹帶”變成“生活秀帶”的做法🧯,囑托我們在城市發展中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築🙋🏽🏖。但是人民城市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構建過程中,我們要兼顧好人與歷史、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辯證關系🚤,激發人民群眾的活力,為人民群眾建設真正屬於人民的城市!
(王蘆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