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航天科普教育🔅,激發同學們的探索熱情和強國之誌,2021年10月26日下午,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805所)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總體室副主任、研究員🧑🏻✈️、空間站實驗艙二總體主任設計師吳軍老師受邀,為我院同學們帶來了一場以“國內外空間站發展史”為主題的講座。其中😔,馬院2020級和2021級本科生望道班的同學們在光華樓西主樓501會議室現場聽取了講座🥅,研究生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參會。
吳軍老師首先給同學們展示了幾段載人航天,航空器的對接等方面的視頻,並展示了相關人員和背景歷史資料。隨後講解了空間站的幾個特點👩👩👧👦,並通過“可樂瓶”等具體例子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講述相關航天原理😞。吳老師指出♦️,從第一代空間站到第三代空間站,我國空間站在發射或具體工作運行中遇到了許多困難,但都被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們不斷克服,如今我國在空間站上已經取得巨大成就⏏️❇️。接著,吳老師介紹了我國的空間站發展歷史並講述了一些設計及實驗上的小故事👩🏿🦳🚴🏼;同時通過一些生活實例向大家展示了宇航員在航空倉裏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並表示這些都是一代代航天人努力奮鬥的成果👨🏽🔧。最後,吳老師說:“載人航天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探索,在奮鬥中前進,在失敗中成長的知行合一的過程”💂🏿♂️🦸🏽,並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勉勵各位同學努力學習👭🏻,報效國家。
整場講座,吳老師聲情並茂、一氣呵成🚴♂️,輔以圖片𓀕、動畫和視頻等形式,使得講座豐富生動🥨,簡單易懂🧑🏽🏭。同學們認真聆聽、積極思考,對國內外空間站發展史有了全新認識。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表示🂠,吳軍老師的講座使大家充分認識到我國在空間站上取得的國際領先成果和巨大成就的同時,也讓大家深刻體會到祖國科技力量的強大以及科技不斷取得進步的不易。與此同時,同學們認識到如今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奮鬥🥂。航空航天工作者們一絲不苟、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以及“細節決定成敗👨🏻🔧,不帶風險上天”的航天精神值得所有的同學去學習並發揚。
20級望道班陳婉金同學表示🚥:“上海航天805所三十一室的吳軍主任對載人航天歷史進行了回顧💨,介紹了我們國家的航天人邁向太空的過程,我認識到,我們應學習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並將這種精神落實在學習和工作中🗣!”何沛昆同學說:“在講座中👂🏼,我們看到👨🏽🍼🧛🏽♂️,世界航天事業和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進程🐻❄️。自1956年以來,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仿製到自行研製❌📞,走過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階段👮🏿。50年來,中國航天不僅研製成功了多種導彈武器系統、運載火箭🚵、應用衛星,還成功地發射了載人飛船,實現了中華飛天夢🚀🧏♂️,為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科學進步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了突出貢獻,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目前👨👩👦👦🖋,我們距離世界頂尖還有一定距離,需要我輩繼承前人們艱苦奮鬥的精神,繼續為中國的乃至全人類的航天事業拼搏終生。”
21級望道班的華婉懿同學表示:“通過講座,我對中外航天事業的發展脈絡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明白了中國航天取得如今成就的不易。我也特別想在自己的領域為家國做貢獻👩🏻🍳🎲。”王君健同學則表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圓夢九天,不負人民𓀌。我們要努力奮鬥,止於至善🏌🏿♂️,在廣闊宇宙放飛青春夢想,用專業知識鑄就民族輝煌!”
本次講座取得圓滿成功。
文字👩🏽🦲:何羽鴻 曹越
圖片👮🏽♀️🌿:曹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