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於《人民教育》2024年第5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1]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3] 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構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新生態新格局🐸🤜🏼。認真探討教育強國背景下立德樹人新生態新格局,探究其提出的意義,探尋其構建的方式,有著重要意義。
一🧑🏿🍳🚵🏿♂️、構建新生態新格局回應了時代和教育的需求
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作為教育的根本問題和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的重大舉措✏️,是提高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行動🙊,是適應教育內涵發展、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於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目前最大的政治,發揮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功能👩,要求教育工作者增強歷史主動精神和戰略思維,以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當代中國正在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人類歷史上非常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在國際上,遭受西方價值觀霸淩🏉,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面臨巨大挑戰;遭遇強權擠壓🕕,中國話語常常被他國誤解🫦🫴🏻。發達國家經濟的觸角伸向全球,西方價值文化也隨之跟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面臨著新的環境,社會多樣化😸、價值選擇多元化、傳播途徑多樣化,都對立德樹人提出了全新的任務。而中國價值又是中國自信和中國故事的硬核。我們要賡續發展作為獨特文明體的中華文化,需要深入研究在當代復雜環境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構築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價值🥞、傳遞中國力量,形成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在“兩個大局”加速演進並深度互動的今天,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啟動實施立德樹人工程,構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生態大格局🐯,意義非凡。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從自然人到社會人,是在生命、心理、倫理、審美等維度上培養自由全面發展之人。青少年學生正處於可塑性最強的“拔節孕穗期”,立德樹人要提升親和力和針對性,關註學生的發展,著眼於學生主體的成長,著眼於人應當如何生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是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生態新格局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生態新格局,需要營造全環境立德樹人“生態圈”,從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實踐養成🚶♀️、製度保障上構建立德樹人大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體系、製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4] 立德樹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有良好的宏觀和微觀生態。
(一)在教育理念上🌃,教育要體現政治屬性、彰顯人本屬性、遵循規律性
體現教育的政治屬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我們的教育是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是要培養有大視野、大格局🦕、大情懷🦸🏽♀️,能夠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高素質現代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5] 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就是指辦教育要胸懷“國之大者”的大政治觀,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勇擔“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使命🧸,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彰顯教育的人本屬性💫🤹🏼。這是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教育是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培養學生必備的能力和素養☸️,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下基礎。教育是主動建構的過程,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在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發生改變👨🏿🌾。要發揮教育者的主導性和學習者的主體性,以學為中心,關心學生的發展需求與成長期待,並尋求有效途徑讓學生獲得有意義的學習經歷,[6] 這種歷練會使得學生發生有意義的、持續的變化。
遵循教育的科學性、規律性🖖🏿。教育是要“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製度運行所要求的人”。[7] 教育是一種改變人的行為方式的實踐過程,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學生身心成長規律、意識形態建設規律。“立德樹人”既是一個教育引導的過程,也是一個信念塑造的過程,更是一個實踐養成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指出:“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要旗幟鮮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8] 教育是全方位育人💕,包括促進學生理性的發展📚🚠、德行的養成🏄🏿🍳、信仰的體悟。學生需要有一個觀察社會發展、國家發展和世界發展的穩健立場。教育就是要循循善誘地引領青少年正確看待自己所處的社會、國家的發展,分析面臨的問題,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而不是做一個冷漠者、批評者👨🎨、旁觀者和反對者。思想體系作為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存在,必將隨著實踐深入不斷豐富發展。因此,教育者要認真研究從“知識教育”“價值引領”再到“信仰鑄魂”的轉化發展,把握“認知—認同—踐行”之邏輯,研究信仰的結構🧏🏿、要素、形成過程,講深講透講活內蘊的道理,滿足學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二)在教育內容上🙆🏽👨🦰,科學設計形成鑄魂育人的完整體系
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著眼於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內化轉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矢誌奉獻國家和人民。”[9]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10]要引導學生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守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牢固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作為精神脊梁👩👩👧👧、“精神之鈣”🚄,融入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認識定位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略高度🪧,註重加強學生的思想建設🟦、價值觀建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少年兒童中培育起來”👩🏼🚀。為什麽一直要對青少年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是因為青年的價值觀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11]“鑄魂育人”包含了信仰🦹🏼♂️、價值和精神的統一結構,在當前蘊含著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精神的靈魂鑄塑過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價值哲學視角🪔,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製度優勢及其價值根基入手,通過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理性、道義性◻️、現實性、先進性👏🏽,明晰中國式現代化獨特的價值觀🕴🏼、道德觀,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越性;從傳統文化的視角,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資源,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其傳統文化根基👷🏽;從國際比較的視角,對價值觀進行國際比較,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勢;從現實實踐的視角,明晰社會主義製度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實完整的實現提供了現實的製度條件🗒,是核心價值觀得以真正實現的社會基礎前提🚴♀️,克服和超越了此前歷史上諸多社會形態核心價值觀的抽象性、局限性🕕。由此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使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真正融入個體的精神品格之中🟩,化為“日用而不覺”的行為習慣🏟。
堅持五育並舉,培養時代新人。“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12] 立德樹人說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設🧑🏻🎄、靈魂建設🥒,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時代新人是有著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設者,在有自信、尊道德、講奉獻🐞、重實幹、求進取等方面,有新風貌🧖♀️、新姿態、新作為。[13] 培養時代新人🦸🏿♀️🤏🏿,要堅持“五育”並舉,持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對中小學生提出了熱切期望,要努力做到修身立德🧑💻、誌存高遠,勤學上進🏌🏽♀️、追求卓越,強健體魄🤵♀️🧙🏽♀️、健康身心,錘煉意誌、砥礪堅韌👨👧,“努力做一個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個有文化修養😮💨、有人文關懷、有責任擔當的人”🐏。[14]
(三)在教育方式上🐈⬛🏙,遵循教育規律🪁,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時代發展的需求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在21世紀的今天❤️,教育者投入鑄魂育人事業已不再是一廂情願地“我來鑄”“我來育”,而是必須考慮個體的主體性接受🧘🏻♀️、能動性創造。因此,要做到主導性與主體性的統一,既關註社會發展的要求,又考慮到個體的發展需求和成長期待🎇;做到知識性與價值性的統一🧘🏼♀️,既有知識性的傳授🔮,又通過知識傳授實現價值引領;做到先進理論的灌輸性與啟發性的統一,既有立場鮮明的顯性教育,又有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啟發引導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主動學習、深度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更加註重因材施教,面向學習者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完善教育體系,創新體製機製🧑🏻🏭,改進培養模式,努力使不同性格稟賦、不同興趣特長、不同素質潛力的學生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長需要的教育。[15] 這就要求以學生發展為目的,所學習的各門課程之間要形成“連貫性”,形成整全的一體化教育💋,而不再是彼此分別設計👩🏻🔧、各守一段、孤立的教育⚅,從而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四)在製度保障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製度,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製度化
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合作𓀜、同向發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製度👨🏼⚕️,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強調要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製度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界要全力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推進建設教育強國這一系統工程,學習貫徹黨和國家有關意識形態工作的決策思路和部署😪🗽,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引導學生學習、接受🤵♂️、領會🧑🏻✈️、認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和完善教育評價體系🧑,科學評估實際育人效果。
三💼、全方位構建新生態新格局的實踐路徑
立德樹人是一項系統工程,要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體現到學科體系🧑🏿🎨、EON体育4娱乐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各方面✈️,目標是為黨和國家事業源源不斷培養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這樣的一個大格局,需要統籌考慮教育方式🧝🏽,科學設計實踐路徑。
(一)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
構建一體化、貫通式🦴、有機聯動的立德樹人實踐體系💊,要從教育的本質、價值觀教育的功能和規製等學理視角,把握立德樹人的原則、規律和機製🖋,遵循學生成長成才、價值觀內化等基本規律,科學育人。人的認知發展和道德發展的規律具有階段性、連續性和可塑性,這些特點決定了一體化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為學生提供具有年齡適切性的內容和方法🏵,因而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就極為必要。
立德樹人不僅自身是一個系統化、結構化的存在,而且也要與外部社會環境進行有機聯動👩🏼🎓,建構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要聚焦新時代學生群體特點,完善精準引領舉措,布局形成各類強輻射🧚🏿♂️、強引領的育人平臺載體,著力構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態。堅持運用系統思維📲,從一體化、分眾化、協同學、生態學等視角🪗,揭示學校立德樹人系統的整體性、有機性📘🔨、層次性、階段性特征,打造區域、學校思政大格局,鑄牢信仰基礎、鑄塑價值共識👖、鑄就精神家園。
(二)辦好作為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講道理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規律、真理🫔,對馬克思主義、優秀傳統文化、人類文明成果有深入的闡釋🔩🤸🏿♀️。這裏涉及學理性、邏輯性、系統性、科學性🐎、價值性問題。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明確了思政課的本質,闡釋了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特征與教育規律📼👨🏻🎓,是我們辦好思政課的根本遵循。思政課要講深講透講活,需要解疑釋惑、透徹把握🏬,需要與現實相關聯🧜♀️,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為透視社會歷史現象把握本質的理論指南👨🏿🌾👈🏻。要求教師在重視理論與實踐的實效性和思想性的同時🧑🦼➡️,結合現實、了解學生,把學生關心的問題掰開揉碎🧛🏼♀️,一個個講清楚,做到思想通透、一通百通🛩,真正解決學生的所思所惑🏌️♀️,真正引導學生將先進的理論融入自身的行動🧝🏼♀️,將外在的理論轉變為一種主體自身對知識的建構和價值觀念的塑造。
(三)堅持“大思政觀”,構建一體化🆕、聯動化、協同化的立德樹人工程系統
黨的創新理論如何融入到學生心中🕴🏼,真正讓學生做到入眼入耳入腦入心,這需要引導學生經歷一個知識接受、知識建構、價值塑造、行為實踐的過程。知識從接受到建構,是一個遞進的過程🕟。知信行如何統一,就需要研究知識習得和價值接受的學問🆙,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行、化理論為行動,在知識的不同層次中進行價值引領。由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環境和條件,個體差異大,這需要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因材施教✢,以解決學生的思想之困,使得受教育者能夠實現從認知🛢、到情感、到信仰🔸、到行動的轉化。這就要求各門課程🧔🏿♀️、社會資源發揮其應有的育人功能,亦即發揮課程思政和“大思政課”的作用。
“課程思政”是相對於專門的“思政課程”而提出的一種對應說法✊🏻,指所有的課程都具有價值教育的功能,都應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是全課程育人的應有之義🗳。價值與知識、尊德性與道問學密切聯結。課程的價值屬性,彰顯課程學習的過程及其背後的育人使命。因此要明確教師要提升課程思政的意識和能力🌮🔕,深入挖掘專業課程內蘊的育人價值,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通過課程思政☝🏻,我們要重新反思課程觀,關註課程對思維方式的訓練,關註課程對人的品格的鍛鑄和塑造🕺🏻。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16]“大思政課”強調課堂講授的小課堂與社會實踐的大課堂要協同發力🏑。不同於一般的科學知識傳授,立德樹人要求有廣闊的資源🚤、生動的實踐、深刻的情感體驗👳🏿♀️。在此意義上🧎,“大思政課”不僅要求在課堂上有多樣化的EON体育4娱乐展示🔘,而且要善用社會資源,激活社會育人要素👩🏫,實現課堂內容的多資源導入👩🏿🦲、既定EON体育4娱乐內容的開放性拓展、課堂內外EON体育4娱乐活動的有機融合、學校與社會的協同育人。
(四)構建以“學”為中心的鑄魂育人工作合力體系
要從頂層設計出發統籌落實立德樹人的渠道🪪、路徑💇🏽♀️、力量、資源♻,註重相互間的協調性🎙🪈、系統性、聯動性👰🏽♂️,遵循教書育人規律、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尊重學生的思想實際、行為特征、生活方式、交往習慣🖥、媒介素養,關註課程EON体育4娱乐、第二課堂🍄、網絡空間👰🏿、師生互動🏊🏽、場景營造🥭、能力習慣📔,緊扣學程,包括契合當代學生學習進程的特點、時機、場景🧉、節奏等,構建以“學”為中心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工作體系。
具體內容包括:貫徹“三全育人”理念,以課程建設為抓手,以學生的日常生活與交往關系為載體😺,構建協同育人體系🥼🤹;把握立德樹人在學校育人系統、治理系統中的合理定位,促使學校育人渠道相互之間的良性聯動與協同;註重學校育人體系與社會系統之間的互動、適應、協調、支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在思政大格局構建中的引領性、主導性地位,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對學校育人的積極支撐作用。育人體系的建構遵循價值觀教育的科學原則和方法論,註重生態優化,致力於形成家庭、學校、社會相互配合的支撐氛圍,以及物質、製度、輿論、思想文化等各種條件相互支撐的條件系統。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求在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校中,根據學情🙅🏿♂️、區情施教🧑🦯,分層設計🦶🏽、分類指導,以貼近不同學生群體的所思所想提高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教育中存在的模糊化問題👭🏻,致力於優勢彰顯與吸引力提升🧑🏿⚖️;針對教育中的表層化問題🕰,致力於融入機製與認同度提升;針對教育中的簡單化同質化的“一刀切”🧓🏼、不加區分的“一鍋煮”“一個樣”♋️,致力於類型化實踐與針對性提升。探索立德樹人的分層分類機製🏃♀️,揭示因教育對象學情區情差異化分眾化的傳播規律,為不同地區、類型、層次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理論支撐與方法論指導。
(五)註重師德修養🎍📑,練好立德樹人內功,提高教師育德意識與育德勝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17],提出教師要努力做到“經師”與“人師”的統一。“為師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教師不只是一種職業,選擇了教師🧑🦽➡️,意味著承擔的是塑造靈魂的事業。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教育是啟明心智👈,在學習者的知識學習過程中🕕,也伴隨著思維方式和行為態度的變化👩🏼💼,因此教育是學習者的認知與情感👧🏼🏃🏻♂️、價值觀、信念的建構過程。人才培養是育人與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其中育人是本🙋🏿♀️,教師不只是關註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內心品質、情感價值等非智力因素👈🏻,增強育人的自覺性,掌握進行品德培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本領,不斷提升育德意識與育德勝任力🧑🔧,從而無愧於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本文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邏輯及其歷史超越研究”(20BKS092)階段性成果
註釋🔞:
[1][4][9] 習近平. 紮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J]. 求是,2023(18)🍏:4-9.
[2][11]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8;243.
[3] 習近平.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 求是👲🏿🧝🏿♂️,2020(17):4.
[5][7] 習近平.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8-05-03(0).
[6] [美]芬克. 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綜合性大學課程設計原則[M]. 胡美馨,劉穎,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5.
[8][12][14] 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N]. 人民日報🤱🏼,2016-09-10(01)
[10]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 人民日報,2021-07-13(01).
[13] 中共中央宣傳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 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197.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4-02-2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16]“‘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場觀察)[N]. 人民日報,2021-03-07(01).
[17] 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方向 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N]. 人民日報🚶🏻😱,2021-04-20(01).
(高國希 作者系EON体育4娱乐教授🙆🏽、博士生導師👊,高校思政課EON体育4娱乐指導委員會總教指委副主任委員)
《人民教育》2024年第5期
作者:高國希